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主办的“第二十八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于2021年10月21-24日在南京举行。本次会议首次举办了“CUA培训部泌尿肿瘤大师班”(以下简称“大师班”),将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等三大泌尿肿瘤的前沿进展及时分享给国内同道。《肿瘤瞭望》在CUA会议现场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教授,分享了“大师班”的精彩内容及前列腺癌新型内分泌治疗的研究进展。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主办的“第二十八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于2021年10月21-24日在南京举行。本次会议首次举办了“CUA培训部泌尿肿瘤大师班”(以下简称“大师班”),将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等三大泌尿肿瘤的前沿进展及时分享给国内同道。《肿瘤瞭望》在CUA会议现场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教授,分享了“大师班”的精彩内容及前列腺癌新型内分泌治疗的研究进展。
“CUA泌尿肿瘤大师班”开讲啦!
肿瘤瞭望:本次CUA年会首次举办了“CUA培训部泌尿肿瘤大师班”,举办“大师班”的初衷、目标是什么?这次“大师班”有哪些精彩内容?
魏强教授:在这次CUA年会开幕前夕,我们首次举办了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培训部“大师班”的相关活动,涉及泌尿肿瘤、泌尿结石、科室管理、科研培训等,其中“泌尿肿瘤大师班”作为首场秀,取得了开门红的热烈反响。
促进人才成长,培养学科大师,是CUA历来非常重视的工作,因此本届CUA培训部举办了这个“大师班”的活动,旨在为中国泌尿外科学界持续输送新鲜血液,提高中青年专家在临床、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素质和水平。
在这次“泌尿肿瘤大师班”活动中,我们集结国内顶尖专家作为导师团,并邀请中青年才俊对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等三大泌尿肿瘤的前沿进展进行学习和分享,包括热点荟萃、病例讨论、年度盘点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培训活动,在前辈专家的传帮带指导下,使年轻的泌尿外科医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并成长为国内乃至国际泌尿肿瘤学领域的“大师”。
mHSPC新型内分泌治疗“步步高”
肿瘤瞭望:在mHSPC领域,ENZAMET、ARCHES、TITAN等研究证实,恩扎卢胺等新型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获益。今年ESMO大会首次报道了ARCHES研究的OS阳性结果。您如何看待恩扎卢胺在mHSPC的应用价值?
魏强教授:今年ESMO大会首次报道了ARCHES研究的OS阳性结果,显示出恩扎卢胺在转移性去势敏感阶段前列腺癌的治疗价值。ARCHES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的安慰剂对照研究,共入组1150例mHSPC患者,分别接受恩扎卢胺+ADT或安慰剂+ADT治疗。既往已经报道达到主要终点,恩扎卢胺+ADT可显著改善患者PFS(NR vs 19.45个月,HR 0.39,P<0.001)。
这次报道的OS结果也非常出色,恩扎卢胺+ADT可显著降低34%的死亡风险(NR vs NR,HR 0.66,P<0.0001),而且各个亚组的生存获益也是基本一致的。另外,ARCHES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恩扎卢胺的安全性,我们知道使用恩扎卢胺不需要像阿比特龙那样联合激素,所以能够很大程度地避免长期应用激素所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因此,无论从疗效还是安全性来看,恩扎卢胺都是mHSPC治疗的优选方案之一。
表1. mHSPC新型内分泌治疗的主要结果汇总
肿瘤瞭望:ARCHES亚组分析中高负荷、低负荷及有无化疗患者均可获益,而且这次CUA大会上我们还看到了有关该研究的PSA事后分析。这些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恩扎卢胺的哪些治疗优势?
魏强教授:在ENZAMET研究的中,恩扎卢胺的OS获益更倾向于高肿瘤负荷患者(高负荷和低负荷的OS HR:0.43 vs 0.80),而在ARCHES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多个亚组的OS获益都是非常明显的,无论低肿瘤负荷还是高肿瘤负荷(OS HR均为0.66),无论有没有接受多西他赛化疗(OS HR:0.74 vs 0.64),患者死亡风险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临床数据。
再者,PSA是前列腺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疾病进展标志物,ARCHES研究事后分析显示恩扎卢胺在降低PSA的速度和幅度方面也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包括至PSA进展时间(NR vs NR,HR 0.19)、至PSA降低50%的时间(0.95 vs 2.92个月,HR 3.87)、至PSA不可检出的时间(5.5个月vs NR,HR 6.03)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高负荷或低负荷、有或无多化疗的患者,同样可以通过恩扎卢胺治疗降低PSA进展风险。
图1.ARCHES研究:至PSA降低50%的时间
因此,ARCHES研究的阳性结果会进一步提升恩扎卢胺在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阶段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进一步改善mHSPC患者的生存及愈后情况。
mCRPC新型内分泌治疗“面面观”
肿瘤瞭望:目前恩扎卢胺等新型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mCRPC一线治疗标准。为什么要强调及时给予患者更高效、安全的一线治疗?除了疗效以外,还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一线治疗的优化选择?
林天歆教授:这也是患者及家属非常关心的问题。一旦进入去势抵抗阶段,基于第一代抗雄药物的去势治疗可能无法控制肿瘤进展。以往的mCRPC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近年来出现了阿比特龙、恩扎卢胺、PARP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的治疗选择,其中新型内分泌治疗是主要的一线选择,其整体的疗效好、毒副作用小。
目前,国内mCRPC一线治疗中可以选择的新型内分泌治疗方案有阿比特龙(COU-AA-302研究:AP方案的OS为34.7个月)、恩扎卢胺(PREVAIL研究:ENZA的OS为35.3个月),两者的疗效相似,OS获益相近。但恩扎卢胺的安全性更好,因其无需联合激素;而阿比特龙需要联合泼尼松,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水钠潴留、糖尿病等代谢相关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严密监测。
因为前列腺癌常见于老年人(中位年龄约为70岁),不少患者存在糖尿病、冠心病、心衰等基础疾病,有一些体能状态较差的患者可能无法接受二线治疗,所以要强调给予高效的、安全的一线治疗,比如恩扎卢胺等新型内分泌治疗。此外,对于一些肿瘤负荷大的、Gleason评分高的、体能状态较好的(PS 0-1)患者,如果经济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化疗也是可以选择的一线治疗方案。
肿瘤瞭望:恩扎卢胺等新型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mCRPC乃至mHSPC患者的新治疗标准。对于mCRPC患者的后线治疗,目前主要有哪些用药策略?
林天歆教授:mCRPC的后线治疗需要根据既往一线治疗的疗效反应进行个体化的决策。第一大类是一线使用化疗的患者,二线治疗可以选择阿比特龙、恩扎卢胺等新型内分泌治疗;第二大类是一线使用新型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如果一线阿比特龙疗效不佳,可以考虑更换为恩扎卢胺,比如我昨天在门诊中就遇到这样一位患者,从2016年开始接受阿比特龙治疗,疗效不太满意,PSA从30+ ng/mL降到10+ ng/mL后没有太大改善,近期甚至有升高的趋势,所以我及时更换为恩扎卢胺,因为雄激素受体通路的疗效还是比较不错的,有不少患者是可以通过新型内分泌治疗获得5年生存的;但如果一线新型内分泌治疗效果非常差,那么二线治疗可能需要换用另一类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二线治疗有不同的使用人群,比如化疗主要适用于Gleason评分高的、体能状态好的患者;PARP抑制剂主要用于有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的患者,此类突变仅发生于大约17%~27%的mCRPC患者;免疫治疗主要用于肿瘤突变负荷(TMB)高的患者,由于前列腺癌属于“冷肿瘤”,整体上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不高,因此可以和恩扎卢胺、化疗等其他药物联合以提高疗效;另一类是同位素治疗,包括Ra-223、177Lu-PSMA-617等,这类治疗对骨转移病灶的控制比较好。
总之,mCRPC一线治疗主要以阿比特龙、恩扎卢胺等新型内分泌治疗为主;二线治疗可以进行新型内分泌治疗的序贯使用,或者在生物标志物指导下更换其他类型的治疗。
专家简介
魏强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微创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及泌尿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泌尿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四川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及微创学组组长
主编、副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及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等5部
“金膀胱镜奖”及“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获得者
专家简介
林天歆 教授
目前任职: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教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委/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
获奖情况:
2018年国家杰青
2019年中组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2019年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2020年 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擅长泌尿系肿瘤微创诊治,尤其在膀胱癌、前列腺癌的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有较高造诣。在表观遗传调控膀胱癌、前列腺癌进展、转移机制等研究领域成果突出。自2005年起承担各类科研基金28项,其中新型冠状病毒紧急攻关项目4项,国家杰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7项。先后在Cell, Science, European Urology,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