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瞭望:四月葱茏好春光,芬芳馥郁计绸缪。“2018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暨北京乳腺癌高峰论坛”于4月12日在春日绚烂的北京盛大召开。大会聚集了国内众多乳腺癌大咖,共同探讨乳腺癌诊疗热点。《肿瘤瞭望》特邀河南省肿瘤医院刘真真教授,对乳腺癌临床大数据分析做相关介绍。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刘真真教授
医学大数据属于精准医学的范畴。新的精准医学模式中需要涵盖组学和临床数据、环境暴露、生活习惯和个体健康等与疾病状态相关的数据集。通过不同纬度数据的整合分析,可以对人体的疾病状态和发展过程进行更详尽的描绘和更为透彻的理解。从数据角度分析癌症,也被称为寻找癌症的“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是最终战胜这种可怕疾病的理想方式。
随着二代、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组学数据的获得更加便捷。目前存在于公共数据平台各种海量的组学大数据是进行研究创新的绝佳资源,最常用的包括SEER数据、GEO数据库、ENCODE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等。医疗信息化使得临床大数据的获得成为可能,SEER数据库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肿瘤登记注册数据库之一,收集了大量循证医学的相关数据。
(来源:SEER官网)
真实世界证据来源于医学大数据,2016年FDA正式确定真实世界证据作为医疗器械及药品上市后研究及新适应症开发审批证据,从文献检索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真实世界数据相关文献数量实在逐年上升的,全球的关注度在增高。
相较于RCT研究数据,在基因的罕见突变及低发病率的亚型或亚组的研究中,大数据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发表于2012年《自然》杂志上的关于罕见突变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意义,是通过整合四个不同的数据库的数据实现的。2017年,《新英格兰杂志》上的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也是充分利用了数量上的优势,首次回答了临床关于乳腺癌小肿瘤生物学形为差异的问题。而每年基于各大数据库发表的文章有数百篇之多。
在我国,2015年开始,国务院和卫健委连续推出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政策支持使得我国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发展日新月异。
国内乳腺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也是从2015年11月开始的,从2015年单中心数据库启动,到2017年8月的北方沙龙,不到2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两万例数据库的建设。初步的数据分析显示:不同分期及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所占的比例、不同分期乳腺癌诊疗方式的合理性、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的可及性以及术后辅助治疗对复发转移治疗效果的影响。
(来源:CSCO2017 江泽飞教授专题报告《CSCO BC大数据平台建立和真实世界诊疗现状》)
2017年,由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联合,纳入了超万例临床乳腺癌患者,并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多达 62 个肿瘤遗传相关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深度测序,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乳腺癌多基因测序研究,揭示了中国乳腺癌遗传规律。也是目前国内首次关于乳腺癌遗传学大数据的研究。
(来源:Clin Cancer Res.2017,23(20):6113-6119)
大数据在乳腺癌的诊治领域影响深远,但国内乳腺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与国外相比,无论是数据量还是丰富度,都有较大差距。
专家简介
刘真真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河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委员会乳腺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