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5~10年里,双重打击淋巴瘤是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中非常重要的进展,其主要实验室检查是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和BCL-2二个基因同时发生易位,称作双重打击淋巴瘤。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郭晔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瞭望》:MYC和BCL-2同时发生基因易位的淋巴瘤称作双重打击淋巴瘤,其临床和实验室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郭晔教授:在过去5~10年里,双重打击淋巴瘤是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中非常重要的进展,其主要实验室检查是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和BCL-2二个基因同时发生易位,称作双重打击淋巴瘤。事实上有一些类型淋巴瘤中还会存在一些其它位点基因的易位和MYC易位,也称作双重打击淋巴瘤。它的诊断主要是通过病理科,特别是分子病理科来进行诊断鉴别。
《肿瘤瞭望》:双重打击淋巴瘤其临床行为具有高度侵袭性,化疗效果较差,目前有何推荐的方案吗?
郭晔教授: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对这类淋巴瘤还只是停留在诊断阶段,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近年研究发现,DA-EPOCH-R方案可能较以往常用方案如R-CHOP有更好的疗效,但目前关于这个方案的随访时间还比较短,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加以验证。此外,对于治疗敏感的患者,尤其是能够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后期再给予自体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肿瘤瞭望》:双重打击淋巴瘤的相关癌基因有哪些?
郭晔教授:除了必需具有MYC基因易位以外,往往会有BCL-2或是BCL-6的基因易位改变,当然也有少见的改变,包括CCND1的改变,这些都统称为双重甚至是三重打击淋巴瘤。
《肿瘤瞭望》:在双重打击淋巴瘤(DHL)中,MYC的伙伴基因常见的有免疫球蛋白IgH或少见的轻链IgK、IgL,它们与总生存差异是否有关?
郭晔教授:这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对于Burkitt淋巴瘤来说都是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作为伙伴基因发生易位,但是B细胞淋巴瘤中不能分类的双重打击淋巴瘤或是DLBCL中MYC的伙伴基因除了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外,还有轻链甚至其它基因作为伙伴基因。而且,研究显示,其它伙伴基因的基因异位的预后似乎要略好于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异位,但还需要大样本的病例研究来验证。
《肿瘤瞭望》: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双重打击淋巴瘤(DHL)、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以及套细胞淋巴瘤(BL)该如何鉴别?
郭晔教授:这三种侵袭性淋巴瘤的鉴别非常重要,主要依赖病理科医师来进行鉴别,除了特定的形态学改变外,免疫组化的鉴别非常重要。相对来说,套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小B细胞淋巴瘤,所以它具有典型的Cyclin基因阳性,具有特征性免疫组化蛋白的表达。而对Burkitt淋巴瘤、DLBCL特别是双重打击淋巴瘤,可能需要做分子病理的检测,Burkitt淋巴瘤常常只具有单独的MYC基因易位,对DLBCL来讲,除了MYC基因易位外,40%~50%的病例还会伴有其它基因的易位,就形成了双重打击淋巴瘤,当然如果仅仅具有MYC基因易位,没有其它基因改变,诊断可能比较困难。目前对这类淋巴瘤推荐采用侵袭性比较强的方案进行治疗,而不是采用针对普通DLBCL的R-CHOP方案治疗。将来,可能通过基因谱来鉴别,从根本上明确肿瘤的细胞起源,并进行针对性治疗。